习近平离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访问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振兴路上谱新篇”|十八洞村的明白账

王俊松书画展暨研讨会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12-03-01  来源:领航中国  字体大小[ ]

  由文化部中国画学会主办,民革中央画院、中联国兴书画院等单位协办的《王俊松书画展暨研讨会》,2月24日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举行。展出作品是从已发行的《王俊松书画集》三卷一套中精选的部分原作,以及最新创作的一批山水画精品。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题写了会标,《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博士主持了研讨会。

 

  展厅里巨幅中国画《昆仑赞》尤为夺目,画面表现了万山之祖、至高至大的巍巍昆仑,雪峰高耸,群山莽莽,丹崖挺拔,青杉苍苍,观之令人心灵震撼、胸臆开阔。黄河系列的巨幅画雄浑壮阔、阳刚大气,几十副挂轴山水画和书法作品,显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与时俱进的精到笔墨。与会的美术理论界名家邵大箴、薛永年、孙克、罗世平、尚辉、梁江、王镛、刘龙庭、赵立忠、郑工、夏硕奇、张敢、马鸿增、汪为胜、观看了展览后,纷纷在研讨会上发言,充分肯定了王俊松多年来在山水画创新之路上取得的艺术成果,特别给其巨幅厅堂山水画以很高的评价:得之于生活,取之于中西,富于创新、气象宏大,彰显了雄强的中国气派。
 

 

  中国画坛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错经年不休,令画家举笔维艰。山水画家王俊松于此互为思考,清醒地认定了“中本西用”,不与人同的创作道路而不懈地探索至今。由于其自身气质使然,反复探索逐渐形成了雄浑豪迈,壮丽明快的山水画风格,在继承传统笔墨气韵的基础上,画面兼含现代视觉形式美,平面构成诸因素,尤其是他运用西画光影造型法,在表现山石峰崖方面创造出有明确光影效果的“光影皴法”,造型与笔墨结合得又是那样协调,富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此独特面貌的山水画作品越来越为各界关注。

  王俊松说:“中华大地雄伟的山峰、激越的江河,是画家们永恒的表现主题,这些在自己心中感受更多的是阳刚壮美、大气磅礴,创作时以情感入画,笔端自然会‘山岩见豪气,云水荡胸怀‘,画家只有自己为山川所动,作品才能感动别人”。巨幅中国画《中华浩气》以独特的笔法使崖壁由光影形成浑厚的体量感和雄强的力度感,自如的笔法挥写奔腾激越、力图表现中华民族阳刚坚强,一往无前的精神。他的巨幅中国画《大河奔流》镶挂上天安门城楼大厅正壁。

 

  《迎客松》镶挂上人民大会堂东门接待厅,《黄山晓色》镶挂在中南海国家机关大厅,《东方长城》镶挂在2炮司令部,《昆仑颂》镶挂在中国石油大厦主厅正壁,《黄山朝晖》镶挂在国家开发银行门厅,《江峡长风》镶挂在交通部门厅,《中华浩气》镶挂在武警部队大厅,《淮水千古流》镶挂在京沪高铁站贵宾厅,《黄山晨风》镶挂在合肥火车站贵宾厅,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编后语

     在一本杂志上欣赏到他的山水画,顿时我的眼球被他的作品吸引住了,仿佛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令人顿觉神清气爽,得知他将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画展,便前往拜访

     王俊松,北京市人, 1951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学历,曾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北京中联国兴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北京东城美协副主席、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曾任第八、九届安徽省政协委员。作品《大河奔流》镶挂在天安门城楼大厅正壁,《迎客松》镶挂在人民大会堂正门接待厅;参展于中国美协、文化部主办的多次展览,获《炎黄同心中国画展》金奖、中国文联“徐悲鸿美术奖”。已出版发行九种画册。

     他的名望在业内皆知,擅长表现黄河和巍巍昆仑。

     看过他的作品的人都说王俊松的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深入传统,却又别出心裁,这源于他深入生活,体悟自然 加之善于感悟的灵性,才达到的一种境界。

      在画展现场我亲身感受它谈话的语言极其中肯、客观、我接触过很多画家,在真正的艺术家身上看不到某种劣根性,而在王俊松身上我更看不到。他为人踏实厚道,旨趣高远,他把人生的感悟融入到了山水画中。给我们呈现了一副别样的世界

  多彩魅力的画卷将更加丰富他的笔墨人生,相信他会攀上艺术的巅峰。

  (作者系:领航中国频道总监 于卡)

                                                                                              公众传媒摘编:郑杰姝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