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离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访问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振兴路上谱新篇”|十八洞村的明白账

观察丨多重变异毒株蔓延

发布时间:2021-05-0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印度上周新增新冠病例占全球46% 疫情正向20余国扩散 多重变异毒株蔓延

  图为印度新德里市内的一个临时新冠患者护理中心。该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和新增死亡病例数连续刷新纪录,疫情持续恶化。(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有迹象表明,印度疫情正在向邻国扩散。”

  世卫组织5月5日表示,尼泊尔上周病例增加了137%,斯里兰卡的病例数也在增加。上周世界范围内新增病例数中,印度的新增病例占到46%,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

  过去两周,全球新增病例数量比疫情暴发以来前六个月的病例总数还要多。与此同时,来自印度的多重变异毒株,已经蔓延到全球二十几个国家,多国面临考验。

  印度多重变异毒株已蔓延到20余国

  近期,印度新一波新冠疫情急速恶化,日增感染人数连续超过30万人,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病亡人数也以每天2000多人的速度急剧攀升。疫情失控导致印度医疗系统濒临崩溃。

  在印度发现的多重变异毒株,引起了各国的一致警惕。

  5月2日,马来西亚卫生部长阿扎姆指出,马来西亚出现首例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印度多重变异毒株B.1.617.1确诊病例,患者从印度入境。同日,约旦卫生部也确认,境内已确诊3例印度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印尼官方也于5月3日公布,国内发现了两例感染印度变异毒株的病例。

  为了防止变异毒株输入,新加坡收紧管控措施。该国卫生部发布声明称,从5月8日至5月30日集体聚会的人数限制由8人降至5人,可在家办公的企业员工能回到办公场所的人数比例上限从75%下调到50%,入境者的隔离时间从14天提高到21天(少数来自低风险地区的除外)。同时,新加坡还将强化现场演出和商务会议等活动的人数限制,并暂停人数较多的体育赛事。

  鉴于新一轮疫情的发展,泰国刚刚放松不到一个月的入境防疫政策也再度收紧。泰国新冠疫情管理中心近日宣布,自5月1日起海外入境隔离期将恢复至14天,同时全国再次升级疫情管控措施,从印度出发非泰国公民的入境许可也将暂停签发。

  面对印度失控的疫情,各国纷纷加大对变异病毒的追踪力度。当地时间5月5日,肯尼亚卫生部宣布在基苏木郡一家化肥厂工作的5名印度公民确诊感染了印度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当地卫生部门目前正合力追踪密接者。

  5月3日,在发现一名印度到南非旅行的人员新冠检测呈阳性以后,南非卫生部门开始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南非卫生部及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均表示,将对从印度进入南非旅客的核酸样本进行优先检测,南非将密切关注印度出现的B.1.617病毒,并将从印度疫情现状汲取经验。

  多重变异毒株促使印度疫情迅速升级

  在不少流行病学家和病毒学家看来,印度此轮疫情中出现的变异病毒B.1.617,是疫情迅速升级的原因之一。人们面对的,已不仅仅是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的病毒,而是变异后再次变异的病毒。

  一个多月前,印度政府宣布,从不同邦收集的样本中检测到了一种被形容为“双突变”的变种病毒B.1.617,即E484Q和L452R突变同时出现的双重变异株。

  印度阿育王大学特里维迪生物科学学院院长、病毒学家贾米尔指出,实际上该变异体共有15个突变,其中3个关键突变的效果分别为:增加了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导致部分免疫逃避、使病毒进入细胞的效率更高。因此,该变异病毒更具有传染性,同时也部分逃避了一些中和抗体。

  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数据,B.1.617是去年10月从印度登陆的变异株,今年2月以后,陆续在英国、美国、日本等二十几个国家被检测到。因此,这种变异株的感染扩散可能会对目前的疫苗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警惕。

  “进入2021年,世界拥有了疫苗等应对新冠疫情的新工具,但同时也面临病毒变异等新挑战。”1月7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线上记者会时,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的忧虑如今得到了证实。

  除了印度变异株B.1.617,目前在世界蔓延的主要变异株还包括英国变异株B.1.1.7,南非变异株(B.1.351,501Y.V2),巴西变异株B.1.1.248和美国加州变异株B.1.429(或CAL.20C)等。

  世卫组织近日表示,正在密切关注全球各地10种新冠变异病毒,其中包括印度近期发现的变异毒株及美国发现的两种变异病毒。这些变种都被视作“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潜在威胁”。

  在这些重点关注对象中,目前已有3种被归类为“值得警惕的变种”,分别为英国变异株B.1.1.7、南非变异株B.1.351及巴西今年1月发现的P.1变异株。科学研究普遍认为,这3种变异新冠病毒很可能具备更强的传播能力和致命性。如B.1.1.7的传染性就增加了40%到70%左右,感染死亡率则高出55%左右。

  包括印度变异株B.1.617在内的7种变异病毒则被归入了“值得注意的变种”,危险性仍有待研究。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传染病专家安德森指出,B.1.1.7变异病毒和P.1变异病毒也都在印度广泛传播,当前数据并不足以排除这两种变体对印度新一轮疫情的影响。

  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突变的病毒展开竞争,可能导致病毒快速变异

  变异是如何发生的?这仍是一个谜。

  目前,被普遍讨论的有两种可能:

  一是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被病毒感染后,病毒长期在他们体内复制时,积累大量突变。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人类自身抗体会清除部分病毒变体,留下更能够躲避免疫系统的变异病毒。

  二是在病毒重新感染人群之前,可能通过在动物群体(如水貂)中传播而获得新的突变。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物感染被发现,“动物宿主”已经成为引发人们强烈关注的焦点。

  英国剑桥大学病毒学家拉温德拉·古普塔称,关于VOC 202012/01(即B.1.1.7突变毒株)的来源,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在某个长期感染新冠且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体内,不同突变的病毒展开竞争,导致快速变异和进化。

  外界一度担心,变异新冠病毒是否会使荧光定量检测试剂失效,导致测不出。世卫组织此前表示,全球目前所使用的绝大多数荧光定量检测都使用多个不同基因目标,变异病毒不会对检测有效性造成太大影响。

  不过,据法国《医学快报》网站报道称,法国目前正在调查该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变异新冠病毒,虽然该变异株的传染性和严重性正在评估,但其具备的一大特点引起专家警惕:在往常使用的PCR核酸检测方法如鼻咽拭子中,非常难以发现。

  当地大区卫生局卫生服务中心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阿摩尔滨海省拉尼恩的一位医学专家在研究了最近数十起死亡事件后发出了警报:有7名患者的鼻拭子检测结果呈阴性,但却表现出明显的新冠病毒症状。

  该中心称,该病毒样本被送到巴黎巴斯德研究所进行基因测序后,证实是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

  病毒变异是自然现象,出现优势株是必然的

  截至目前,世卫组织正式通报了疫情发生以来的4种主要新冠病毒变体情况,包括D614G突变、与水貂相关的“Cluster 5”、英国发现的“VOC 202012/01”和南非发现的“501Y.V2”。其中,后两者因传播广泛最受关注。

  2020年12月14日,英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一种被命名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变体,其中的S蛋白含有N501Y突变。

  4天后,南非通报了另一种新冠病毒变体,该变体除了有S蛋白N501Y突变外,还有E484K和K417N突变。南非卫生部部长姆赫兹表示,“501Y.V2”变异病毒是南非第二波病毒迅速传播的“元凶”。

  研究表明,这两种变体都具有更强的传播力。根据英国最大的检测实验室米尔顿·凯恩斯灯塔实验室给出的数据,B.1.1.7于2020年9月出现;11月,伦敦大约有1/4确诊病例感染的是该变异病毒;12月中旬,这一数据已达到2/3。

  日本国立长崎大学病毒学专家北里海雄认为,含有E484K/Q和L452R双重变异是目前发现的能够影响疫苗效果的主要变异株。

  南非变异株和巴西变异株除了均含有D614G、N501Y以外,还发现存在E484K变异。有研究显示,含E484K突变的病毒使从接种疫苗人体内分离出的中和抗体的活性下降了10倍多,具有减弱抗病毒中和抗体的效果,也可能导致病毒逃过免疫系统的识别。印度突变株中E484Q使疫苗接种血清中和活性降低6倍,L452R则使中和活性降低4倍。

  东京大学研究团队报告指出,L452R变异可以使包括60%日本人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人群的细胞性免疫无法识别病毒S蛋白,导致病毒能够逃逸细胞性免疫,同时也增强了病毒感染能力,减弱抗体的中和能力。

  事实上,新的变异从未停止。最近,印度又发现了由B.1.617变异而来的三重变异株B.1.168(孟加拉变异株)。

  “变异是自然现象,在意料之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发文指出:“病毒在传播中不断出现变异,并出现优势株是必然的。”

  作为RNA病毒,“变异快”是新冠病毒的特点之一。拉温德拉·古普塔表示,疫情大流行至今,各国观察到的新冠病毒变异数,比历史上任何其他病毒都更密集。

  早在去年2月,研究人员就鉴定出一种携带D614G突变的毒株,主要在欧洲和美洲传播。去年年中之后,该毒株随即成为各国的主流病毒。去年7月,世卫组织就已通报29%的新冠病毒样本出现D614G突变,这一突变导致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新冠疫情负责人亨利·沃克指出,新冠病毒常发生变异,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有更多变异病毒。世卫组织紧急事务发言人迈克尔·瑞安则表示,新的变异病毒是新冠大流行演变的正常部分,并非失控。

  接种疫苗有助于降低病毒变异的速度

  传播力增强,毒力不变,现有新冠疫苗是否依然有效?

  英国牛津大学2月发布的一项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校与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对B.1.351所导致的轻度至中度感染,仅能起到“极小”的预防作用。

  面对层出不穷的变异毒株,多家疫苗公司开始着手测试生产的新冠疫苗是否有效,并着手研究如何快速开发针对变异新冠病毒的疫苗。

  当地时间4月29日,德国医药公司BioNTech首席执行官Ugur Sahin表示,公司已经针对类似的“双突变体”进行了两剂疫苗的测试,他“有信心”自己的疫苗对首次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也能够有效。

  莫德纳公司此前称,其新冠疫苗能针对英国首次发现的B.1.1.7新冠毒株诱发抗体反应,且水平与之前的变种相当。然而,在面对南非首次发现的B.1.351毒株时,其诱发的抗体水平是之前的五分之一。该公司正在研究第三种加强针,将现有疫苗与定制加强疫苗mRNA-1273.351等比例混合,以增强应对变异病毒的能力。

  我国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表示,中国生物两款灭活疫苗,利用在国内和海外二期、三期临床试验后的血清,对包括南非发现的、英国发现的毒株,还有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流行区发现的10多株的毒株进行了交叉综合实验,“结果显示,我们的两款灭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这些毒株都有很好的中和作用。”

  “我们在持续推进变异株疫苗研发,病毒的变异一直会存在,人类无法阻止病毒变异。病毒的小变异并不会影响疫苗的抗原性,也就是说没有产生保护性抗原的变异,疫苗就会有效,尤其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张云涛说。

  即使病毒发生较大变异,疫苗同样可以进行调整。“比如像流感病毒那样较大的变化,各家研发者也有能力根据病毒变异情况及时调整适合的毒株,其原有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不会因此发生很大调整,也可以说,敌变我变,总体产能不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表示。

  当前,我国多个疫苗生产企业和研发团队都已部署了针对变异病毒的研发。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透露,科兴中维已同时启动对南非株、巴西株的疫苗研发工作,南非株的相关疫苗研究工作已经开展,巴西株的引进正在过程当中。

  “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mRNA病毒,它的变异基础就是病毒会持续复制。”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说,作为新冠肺炎这种急性传染病,整个病程就几周,要想持续复制,必须从感染者循环、不断传给易感者,不流行就没有机会复制,然后就传播不下去。

  邵一鸣强调,疫苗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病毒在不传播的时候就不能复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变异株,这种情况下,疫苗能起到绝对正向的作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黄辉 李云舒

中国公共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