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离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访问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振兴路上谱新篇”|十八洞村的明白账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真实原因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6-07-28  来源:中国法制新闻网  字体大小[ ]

  未成年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强未成年普法教育,遏制未成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未成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效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遵循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精神食粮。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迎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为此,笔者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建议。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成因动态分析

  经过分析整理,笔者概括出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如下:

  (一)主观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法制意识淡薄是少年犯的显著特征之一。他们对是非颠倒或模糊,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一杆秤来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来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一味追求自己强烈的个人欲望和私利。如:某学校学生A,因为要玩电子游戏,于是偷了亲戚家的几百元,当事后问他时,他还说:“我只是在自己亲戚家中拿了几百块而已,以后还给他们就行了,我又没犯罪。”这些学生局限于书本知识,虽然知道杀人、抢劫是犯罪行为,但对“偷”的认识却是很局限的,所以该生才会认为在亲戚家拿钱是合情合理的。

  (2)为了哥儿们的江湖义气。有的青少年认为“敢于打群架、拿刀杀人”就是“勇士”,会帮哥们摆平事情的人才光荣,只有这样才能被人尊敬。如:某校一位“三好”学生,明知自行车是其同学偷来的,但是为了替自己的朋友保密,还把它藏在自己的家中,事发后被公安人员抓获,真是江湖义气害死人。

  (3)道德观不完善。这些青少年本该是不属于少年犯一类的,因为他们没有作案动机。但是内心的空虚、寂寞,使他们想干些刺激的事情来填补这个空虚,于是,他们不惜违法乱纪,把自己的兴奋、痛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社会的公德早已被抛到脑后。可悲的是,他们仍执迷不悟。

  (二)客观原因

  (1)不良伙伴间的相互影响。学生间“传、帮、带”的影响,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不良的道德行为给学生直接提供了反面的榜样,使学生“近墨者黑”,最终,不良品行的学生“臭气相投”、“相互感染”,甚至会演变成“恶性团伙”。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的影响是最本质的。未成年人富于幻想,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很容易会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走上犯罪道路。如今,除了以前的黄色书刊、录像带,又有了黄色网站,这些“黄毒”大量上市,对青少年进行了最直接的毒害。而一些舞厅、游戏机房也向未成年人敞开大门,屡禁不止,成了未成年人的“火坑”。

  (3)学校教育不力的影响。近年来,虽然学校德育工作有所加强,但不少学校还是老一套,没有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对学生心理辅导也不够重视,以致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不到矫正和治疗,致使一些心理偏差的学生“一失足成千古恨”。

  (4)家庭的影响。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而调查中的大多数对象,来自离异家庭或不和睦家庭,这类家庭的子女因父母长期不和,在他们的心灵上早就蒙上一层阴影,他们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对周围一切感到不满,仇视家庭、学校,偏激心理严重,最终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建议

  未成年人犯罪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第一道防线。

  二是希望有关部门要对那些黄色刊物、音像制品和黄色网站,进行严励制裁,对那些不法之徒要严惩不怠,将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是希望学校与社会能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多搞一些模拟法庭这样形象生动的普法教育活动。对于我们学校不妨可以举办一个“法制宣传周”活动。

  四是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使人们树立牢固的法制关。

  三、总结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十分严重,并且日益向成人化、智能化、团伙化等犯罪方向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的不管教或管教不当,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妥和社会环境的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改进家庭教育,强化学校责任,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素质教育等办法来预防未成年的犯罪。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迎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作者:李德运)

中国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